主要科研方向

1、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Ø  轻合金材料与先进成形

    开展以铝镁合金新材料及加工成型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工作,对铝合金、镁合金新材料及纯铝系列产品进行了深入的开发研究。形成以铝及其合金的轧制加工,镁合金的压力加工,铝镁合金的超塑成形及扩散连接,生物镁合金,非晶态镁合金及耐热镁合金的开发研究,铝镁合金的半固态加工为重点的研究特色,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行业。

Ø  金属凝固及智能控制

结合国家和地方企业在航空、交通运输和能源等领域装备的重大需求,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围绕金属凝固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领域,形成了厚大断面球铁凝固控制理论及关键技术耐磨耐蚀合金铸铁新材料及特种铸件研发合金钢的凝固控制技术及特种铸件研发非铁合金的凝固控制技术及特种铸件研发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等五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面,解决了航空型号、铁路货车出口的急需。

Ø  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

聚焦工程电介质材料,开展纳米电介质材料的多尺度构筑方法及其结构/性能耦合调控技术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多种新型电气绝缘复合材料及其制品,扩展了电介质材料在光、电、磁等领域的应用,为工程电介质材料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

Ø  微纳尺度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

    以多金属氧簇/金属有机框架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调控及应用为导向,以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拓展电化学应用为目标,以多酸/金属有机框架、碳材料、纳米粒子为主研究对象,通过合成方法、组成和形貌的设计和调控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应用于构建电容器、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催化剂。

2、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Ø  化学工艺

主要研究绿色化工技术及清洁生产工艺,包括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立体选择性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技术、农药新品种的清洁生产工艺、有机化学品的制备技术及生产工艺,同时还研究中草药去除农残技术、环保型金属加工液的制备及回收技术、宏量CO2的再利用技术等。

Ø  应用化学

主要研究功能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技术,及其在化学及化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同时在分子水平上设计和研发新材料,对材料的性质及构效关系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揭示材料相关性能和过程的产生机制与结构控制规律。

Ø  工业催化

主要研究催化新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技术,以及催化新技术在能源、化学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新型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新型光电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该研究方向在光/电催化分解水、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及新型催化剂在化工生产如加氢、酯化、缩合、酰基化等单元反应中应用等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

Ø  环境与生物化工

主要开展化学法及生物化学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及工艺研究,重点研究环境功能材料的化学改性、新型水处理药剂开发和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形成了以废物资源化材料改性后除臭、铁基氧化物改性滤料强化除磷、生物酶固定剂强化脱碳、新型膜材料和新型传感器研究为特色的研究体系。应用于化工、环境、生物工程、碳减排与碳中和等领域。

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Ø  高分子电介质材料

本研究方向以高分子电介质材料的理论分析和应用为目标,依托专业所属电工学科及行业背景,以电机及绝缘材料行业的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重点开展环境友好型高性能绝缘树脂的制备及其绝缘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工程电介质材料的微纳米复合技术及其特性分析、新型水溶性绝缘树脂的合成、高性能电工用绝缘制品(绝缘漆、粘合剂、云母带等)的开发。

Ø  聚合物结构设计及功能调控

本方向以新能源、电力电子等领域急需的新型功能材料为研究目标,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多学科背景及学科交叉优势,重点针对新型储能材料、环境净化材料及电磁屏蔽材料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涉及超高储能密度电介质材料及其储能器件的微型化技术、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聚合物隔膜材料、高效空气净化材料、新型柔性电磁屏蔽材料等。

Ø  高分子绿色合成化学

本方向从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化战略出发,紧扣生态高分子材料的概念,重点围绕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绿色制备技术及其应用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聚烯烃类材料的辐照交联技术、超临界流体中的聚合技术、生物质稻杆纤维素的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医用缓释材料的合成等。

Ø  高聚物聚集态结构和本体性能

本研究方向涉及化学与现代物理学的交叉与结合,通过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及化学、物理性质,设计、创制出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制品。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嵌段共聚物LB膜的聚集行为研究及其形态结构调控、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成孔机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