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工程

1、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主任:胡茂良

副主任:高鑫

支部书记:许红雨

实验室主任:王长亮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前身是上个世纪50年代黑龙江工学院的铸造和热处理专业,这两个专业在八十年代初相继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和2010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011年获黑龙江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19年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一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1名教师被评为黑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本专业依托学科新增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黑龙江省教育厅协同创新中心1个,材料加工工程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新增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人和后备带头人2人。

培养具有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并能承担实际工作中的复杂工程项目;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在装备制造业从事金属材料工程方面的工艺设计、设备研制、技术创新、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内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能够运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发现、研究与解决现实中复杂的工程项目。

3、能从事金属材料制备、金属材料热表处理方面的设备及工艺设计、开发、研究、应用和集成等工作。

4、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跨职能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

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中已有两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热处理81级、田永君-热处理80级),2018年专业教师任善之教授(已退休)获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本专业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如“厚大断面球铁的研制”、“战国青铜编钟的仿制”、“钨系抗磨白口铸铁”等享誉国内外,科研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在铸造和热处理行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特种航空铸件制备技术、核乏燃料储运容器用厚大断面球铁凝固理论及控制技术、镁合金回收利用、炉前快速检测形成了特色,为我国军工企业解决了技术瓶颈难题,并且某些研发成果现已为某型号飞机长期提供配套产品。

2、师资队伍

专业共有教师26人,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2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承担企业课题的教师22人;另有企业兼职教师18人。

3、科研方向

本专业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多学科交叉,围绕金属材料领域前沿科学问题,面向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了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1)以铝镁合金新材料开发和新工艺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铝合金的挤压铸造、压力铸造、半固态成型和轧制加工,镁合金的航空航天关键零件精密成型、半固态成型以及镁合金的固相合成与固相再生。

2)以航空、交通运输及清洁能源装备领域的战略和迫切需求为导向,围绕厚大断面球铁凝固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铁合金的耐磨耐蚀机制、铁合金的强韧化机理,展开了系列理论基础研究,并深入开展了铁合金凝固智能控制及特种铸件成型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

3)针对蠕墨铸铁耐压件、高品质轻质合金制备、强化及其应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熔融合金质量智能监测、智能调控、凝固过程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

4、实验条件

本专业拥有总面积约2000平米的各类实验室18个,如数字化金相互动实验室、铸造和热处理实训中心、模具实验室等,拥有金相显微镜、热处理炉、熔炼炉、万能拉伸实验机等设备,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专(兼)职实验人员10人,即可完成专业学生进行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任务,也可完成专业学生进行材料热处理创新、铸造工艺设计、金相技能、创新创业等科技竞赛任务。

5、科技竞赛

在专业教师多维度的指导和引导下,利用专业开放实验室,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参与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并获得佳绩,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6、校企合作

本专业先后与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松江电炉厂、潍柴动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东盛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科德威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建立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承担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为企业解决和生产难题和急需。与上述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省级等不同层次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7、就业情况

本专业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单位、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对学生培养和服务作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对现场有了切身的体会,毕业后可以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本科毕业继续深造率40%以上。

本专业学生主要工作于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松江电炉厂、潍柴动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东盛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科德威有限责任公司等等,就业率达到98%以上。